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對小動物有興趣就表示適合或應該唸生科系嗎?

老師們經常抱怨:"我覺得他其實不適合唸這個系"。我問學生為什麼考這個系的時候,有些學生會說"阿就進來了"。我們在面試申請入學的學生時,多數學生都會"自以為有興趣"。當學生求助老師指點迷津時,老師又會依據他的成績和"看起來的興趣"來建議他唸什麼科系。

但實際上,我們卻會發現,很多很有興趣也有能力與天份的同學,不在我們這種科系。而身在這個科系的學生,其實根本沒興趣卻又懶得轉出去。也就是裏面的人可能想出去,外面的人又想進來。

但進來以後會不會後悔?出去以後是否也可能反悔呢?

我知道"瞭解自己的興趣、專長、志向,和本領"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但是從小喜歡養小動物,或是給貓狗抱抱,就等於"對生物有興趣",就等於"應該唸生科系"嗎?

其實從來不是這樣的。

台灣的教育經常只做一半,國小到高中,還有大學以後的教育經常是連不上的。連不上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因素是大學以前的教育無法發展出掌握高度分眾知識技術度的能力,而高等教育則難以理解這個鴻溝是怎麼形成的,而且也沒有那個時間與精力去幫大學以前的教育"成果"補起來。因此從欣賞、喜歡、興趣、癡迷,到專業知識與職涯之間的落差與誤解就會越來越大。

現代生命科學已經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超大學門,但是你知道生物學(biology, =biological science)和生命科學(Life science)並不完全相等,而且biology真正被當成一個單一的科學學門是很晚近的事嗎?那你知道以生物學的知識與技術所衍生的科學學門有多少嗎?那些是基礎科學?那些是應用科學?基礎科學等於辛苦與無趣,而應用科學就真的表示貼近民生需求與就業前景嗎?

然後,所謂的相關系所究竟有多少?

我們看待這些系所應該要從幾個方面來談:(1) 涉及的知識與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2) 著重的知識與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發展時間的長短,與起源時間的差異;(3) 與各類產業關係的遠近;(4) 涉及生物類群與生物現象的多樣性;(5) 究竟重視的是知識發展?技術開發?產品製造、行銷還是政策推動?

瞭解了這些,你就知道進到一個系之前,你有多少從未接觸的知識需要追趕,和自己原本已知的世界有多近多遠。

如果你喜歡小狗小貓,就表示你應該唸生科系嗎?不。這得看你究竟喜歡的是什麼。如果你對動物行為有興趣,那麼你或許應該去念一個有動物行為生態學者的生科系(現在沒有動物系了)。如果你對動物醫療有興趣,你應該去唸獸醫系。如果你對育種有興趣,你可能應該考慮動物科學系(過去的畜產系)。若你對動物福利議題有興趣,其實你可以唸很多其它的系,例如哲學系、社會系或公共行政系。如果你對貓狗的馴化過程中的基因演化有興趣,你真的可以考慮唸生科系,尤其是有演化學者的生科系。若你對浪貓浪狗所造成的生態議題有興趣,其實你沒有一定要唸生態演化相關科系,是可以唸科教或環境教育學系的。

如果你只是覺得貓狗萌萌可愛,但是不認為自己對貓狗的相關科學議題有任何的敏感度,也不想要親自涉入,那麼你其實可能不需要唸一個生命科學的科系,你只需要保持關注就夠了。

但如果真的愛小動物,想為牠們做點什麼,又無法也不想唸生命科學相關科系,那麼還有什麼可能性呢?當然有。如果你唸的是法律,或許可以想想法律與檢調體系對動物福利與野生動物的觀點是否有很大的差異?能不能解決這個矛盾?如果你唸的是設計類科系,能不能使用自己的藝術天份促進相關知識的傳播甚至是產品的開發?如果你唸的是外文系,能不能藉由自己的外語專長引介更多國外的觀點與知識給眾人?如果你唸的是經濟系,你想不想分析由動物衍生的消費市場與金流?

其實每一個議題,每一種興趣,每一種喜好,都不會只是一對一地對應一個知識類別。當你能夠觸類旁通,看見每一個議題的核心、週邊、知識、技術、法律、政治、與經濟層面。你就不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才能、錯估自己應做的準備與投入,或是在"太早放棄自己"與"沒有自知之明"之間搖擺。

就算你打算選一個系,後來又發現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也記得要給自己培養轉換跑道的能力。喔還有,雖然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但妥協的本領也同等的重要,畢竟許多人賴以為生的工作都不是他的興趣和人生首選啊~ 難道就過不下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