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同學請問你的論文題目是? (結果同學瞬間石化)

有時候問一個研究生"你的論文題目是什麼"就好像問老師"你什麼時候升等"一樣沒禮貌。因為現在有太多研究生連為什麼考這個所都迷迷糊糊,或以為自己"有著滿滿的熱情"就可以來唸研究所了。所以你如果要他馬上回答你一個精確的方向和主軸,還真的是強人所難。

我知道每一個研究生或專題生的"題目"是怎麼生出來的各有巧妙不同。有些人一開始就被"指定"該做什麼,連題目都是老闆在牽引在規畫;有些人是有個大方向,但是做啊做啊做到後面才確定題目怎麼訂才好;然後呢有些人則是從最早最早的"觀察"開始,一切要重頭來。那麼從點子到真正的題目之間有什麼樣的流程呢?這是我的觀點:
  1. 點子不會只有一個,這個點子不會是無中生有的,不會是異想天開的,不會是天真幼稚的,而是基於閱讀、觀察、聯想、思考、加一點直覺和很多的喜歡而得到的靈光一閃;
  2. 有了好幾個點子以後,就得知道該怎麼進行評估。該被評估的項目很多,例如議題的未來發展性。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有沒有自知之明"再外加一點"突破自我的骨氣"。弄清楚操之在己與無法操之在己的限制與潛力以後,你才可能真的去進行探索與測試;
  3. 所謂的測試就是"試看看",但是測試不是讓你去亂試亂搞亂玩,而是需要一點規畫,需要一點膽識,還要需要承擔一些風險。那規畫是什麼?當然就是假設(assumption)、假說(hypothesis)、預測(prediction)的擘畫;
  4. 試過以後就應該要聚焦,把不需要沒希望沒可能性不實際的東西就去掉吧。把原本該想沒想到的,可以多做的,能夠讓方向更明確結果更有料的就加進去吧。這就是聚焦;
  5. 然後你現在該有的都有了,也去蕪存菁了,但是還是需要再理清一次你究竟要怎麼做。究竟是著重在親緣地理的方法論?策重你有興趣的分類群?拿一個議題當主梗?還是重視地區代表性?反正就是想一想,確認誰是主?誰是從?誰是核心?誰當週邊?誰是開端?誰是產物?
  6. 都想過以後,才會是一個清楚的方向。
然後啊,清楚的方向和論文的標題之間還會有N次修訂的可能,為什麼?因為你仍然有可能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擦出其它火花,或產生大爆炸,而且,或許你並不知道你可以走多遠,這是科學(與人生)的迷人之處,也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