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黑魔女基本上就是一個天蠍座壞掉又浴火重生的故事


怎麼說?我整場從頭笑到尾~沒想到這部電影的笑點如此之多啊~~


一開始年幼時期的Maleficent眨呀眨那個大眼睛,挨呀好像浴火鳳凰裏的潘迎紫。而且居然在"沒有看過人類"的情況下就情竇初開(不就人獸戀?跨物種戀?) 然後那個男的(長得不討喜呀不討喜)把套子拿掉(好啦是指環)以後Maleficent就開始腦補說==>挨呀他為了我把那個套套拿掉惹,然後我就要對他朝思暮想整組送給他(聽起來完全就是天蠍座會做的事)。

然後Maleficent和那個男的約會那麼久,居然才得到一個深吻。這真的很天蠍啊~可以為了一個其實不太重要的東西等等等那摸久,久到長繭還在等。

好囉,Maleficent在防禦大軍時氣場真的很強,完全有一種張雅琴的主播氣魄呀~但是怎麼一遇到男人就隨便喝下飲料,最後那對超帥氣的翅膀就給割掉惹呢?這真的很天蠍。

我看到烏鴉聒聒地飛到她手上我真的笑惹~那不就是狄鶯的國安感冒糖漿嗎? (阿秋~~~哈囉妳感冒囉~)。惹毛美魔女就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是很妙的是,Maleficent在阻咒完那個真的長得不怎麼樣的金髮女以後,又因為那個浩呆女如天線寶寶的太陽般的笑容心軟了 (天蠍就是這樣啊,刀子口豆腐心啊~)。結果小公主一整個就是Maleficent顧大的呀~  

那些來跟小公主say hello打招呼的神奇生物每一隻都像水母或魷魚,那種不明所以的過度歡愉讓我看得好樂啊~ 

最讓我感到好棒棒的是Maleficent無論是要運送公主或王子,都是直接讓他睡著,然後以一種躺在美容太空艙的概念在那裏飄(而且都不會撞到東西),直接弱化了這些角色的傳統定位與功能,成為受到Maleficent擺布的工具。最後連真愛都是Maleficent自己來呢~

講到那對大翅膀,最後居然動起來,然後大家就笑惹~ 最後自己飛到主人身上組裝發出光芒那一刻,我覺得有一種夜行神龍+自由女神合體的港節。

總之最後那個負心的男人死了,整個故事的一切都是Maleficent自導自演,起因就是一對雞翅引發的血案,整件事情就是天蠍座由愛生幹,由幹生恨,然後心又軟,最後自己收拾殘局後再度幻化成仙女一飛沖天的故事。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我以前暑假都在幹嗎?做學期中無法做的事啊~

每到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就很喜歡問大學生:「你們暑假要幹嘛?」然後我通常會得到兩種回應:「不知道耶」,還有「制式答案」(例如:學開車、環島、打工、暑修、回家、做實驗)。然後也會有家長問我:「暑假有什麼營隊可以參加?」

我可以理解家長在暑假中還是要上班,所以一週就會有至少五天要思考小孩要幹嘛。其實要找事給學生做,要給家長幾個營隊的建議真的不難,但我好奇的是:「為什麼會無事可做?會需要別人給他指引?」
我先談談我的教學經驗。什麼樣的學生會「永遠知道該做什麼?」一種是家裏很忙的,需要回去幫忙的,例如:照顧生意、養豬養雞、下田、幫忙家裏工廠。第二種則是很早就給自己期許與目標,然後就按照著自己的規畫去進行,所以他會想辦法把自己的時間表安排好。這些學生對於該做什麼事,早有一套從小到大建立的運行方式,所以你不會覺得他除了學期中讀書上課考試之外,會傻傻的不知道該做什麼。那什麼樣的學生會「不知道該做什麼」呢?簡言之,就是家裏保護得太好的、從小到大除了上學下課逢年過節給親戚參觀比較數落一下之外什麼事也不必做的、人生目標都是家長和學校期待幫他規劃設想好的、一切的一切都要問過爸媽的,然後自己能做的決定至多只有吃東西、買衣服、交普通朋友。

那我當學生的時候暑假都在做什麼?我記得小學的暑假,就是自己找樂子。想畫圖就畫圖,想出門就爸媽帶著出門。雖然那時候週休一日,但好歹是個父母正常上下班的年代。那時候那有什麼營隊?小孩從學校放學,一切的教育就是家長來,包含寒暑假的行程,都是爸媽和小孩一起決定的。國中到高中的寒暑假是非常痛苦的,因為有莫名其妙又沒有意義的課後輔導,你永遠都在學校唸書和小考,所以對我來說最大的快樂就是去中研院做實驗,逛寵物店,還有搭公車了。因為台北市當時是交通黑暗期啊,早上如果沒有五點就起床,就不可能趕上早自習,所以在公車上觀察人生百態甚至是路邊野狗交配都會變得很有意思。

那我大學的暑假在做什麼?就是做我在學期中沒時間做的事啊。例如去北橫、中橫、南橫(用走的)、爬某一座山、去某個圖書館好幾天把想翻的書都翻出來瞧瞧、埋頭寫稿、種花種草等等。那你說我當時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沒有為什麼,就是高興,就是爽,而且做了會有成就感,會開心。

我舉個例子,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研究室在這幾年會涉入野生動物輸入政策與外來物種風險評估的研究,因為這不是我原本的學術訓練範圍。但是我之所以能做也敢做這樣的研究其實來自於很多業者與同好的協助,而這些業者與同好並不是在我變成大學教授以後,才以大學教授之姿去接洽認識的,而是在我高中時,因為暑假還要去學校很苦悶,一下課就往寵物店跑,還搞到幫水族雜誌寫專欄,而在那時候建立的基礎。所以說,我在1989年因為興趣而止不住的追尋,後來成就了我在2010年之後的研究計畫。

沒有人會知道你當下做的什麼事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所以如果真的為了某個目的去做某件事,當其結果與預期不符的時候,經常是讓你大失所望的。

所以呢,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1) 家長別管太多,而這個前提是家長對孩子的信賴,而這個信賴不是建立在約制,而是長期的理解與溝通;(2) 要有實踐的能力,不要只是嘴巴說說,環島講了半天都躺在家裏沙發上讓爸媽餵食;(3) 要想辦法,而不只是想要利用別人:有人說沒機車所以無法出門,我覺得這真的太誇張了,大眾交通工具那麼多,那裏到不了?沒有車也還有腿。然後沒有錢,就要即早準備,可以早早去打工,而不是四處要搭人便車消費別人的愛心;(4) 問問自己做這件事是為了集點湊數,或是真的很喜歡很想要?我相信這對許多人來說甚至是一生的疑惑,因為他沒有自己做過決定,也沒有為自己的決定負過一次完全的責任。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明日邊界觀影感]如果能夠重來,就會保證成功與失敗?

《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是一部根據日本小說家櫻坂洋的輕小說《All You Need Is Kill》改編,由湯姆·克魯斯、愛蜜莉·布朗主演的科幻電影。故事發生在不久的未來,一群人類軍隊皆不可匹敵的外星異族,不斷向地球施襲。沒實戰經驗的少校Bill Cage(湯姆·克魯斯 飾),突然被調配到前線,執行猶如自殺的任務。基治在戰場上不到幾分鐘已陣亡,但他卻離奇地跌入時空循環中,被迫不斷重生,一次又一次經歷那場殘酷的戰爭,重複搏鬥然後死亡。但Cage在每一場戰役中,變得更有戰鬥力去應付敵人。他與特種部隊戰士Rita Vrataski(愛蜜莉·布朗 飾)聯手對抗外星侵略者,每一次重覆的戰事,都讓他們逐步找到殲滅敵人的方法。

總之,最後一定就是贏了。

《回到未來》或《似曾相識》這類片開始,好萊塢對時空穿越的題材就樂此不疲。但是到了近年這類的題材一定要加入「對時空的操控」、「改變因果與宿命」、「不斷地重生但記憶卻能延續」之類的元素。X-men的未來昔日也完全在玩這個梗。如果要談外星人的本事與造型,近年電影開始讓外星人變得不像傳統認知的生物,活動更自由不受肢體的限制,所以大量出現的具有很多鬚鬚或垂墜結構的、能飛天遁地潛水的章魚型機器或外星人,從《變形金剛》之類的電影就大量出現,連外星人移動時的音效都差不多(聽起來像拋錨聲)。這部片中據說能操控時間並成為外星生物中樞的「Omega」長得像魷魚腳,這種創意在1997年的外星科幻電影《星河戰隊Starship Troopers》中也已經出現過「腦蟲」的角色。在這點上我覺得《明日邊界》的創意並不算是非常新的。總之不算是讓我太驚喜。

但我對於一再重新設定時間然後漸漸改掉過去錯誤的這個概念覺得是有趣的。在電影進行中因為主角不斷地死去,不斷地有本事重設那一間的時間,所以他可以無止盡地修正當天發生的錯誤。他也曾經試著不要follow過去做過的策略,探索其它的可能性。直到他失去重設時間的能力,然後他必然要面對一切得有個靠自己的結果,不能再靠重設時間來修正的事實。

我們有時候很愛說
「如果可以重來,我就不會或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如果當時我就再也不和他見面了,或許現在事情就不會這樣」 
「如果當時我唸完碩士就去工作,現在就不會這麼困窘」
「如果我前天早一點起床,接下來的事情就不一樣了」 

但我們其實並沒有先見之名,在當下也很難被說服,或果斷或不果斷地進行決策。好希望重來,但時間的長河就是一直過去,就算再重來一次,能修正的可能也不會太多,除非我們記取教訓,而且牢牢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與目標。現在電影也演給我們看了,一個人可以重設時間那麼多次,就算一再重設最後也達到了目標,但有沒有付出重大的代價?最後的成果雖然美滿,但誰又知道那被重設後又開啟的時間點是一切美好的開始呢?

看起來只有把握當下最重要對不對?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小孩應不應唸資優班不是一個「新鮮土雞一定要拿去做雞精」的議題

首先我要聲明,小牛頓上面這個漫畫其實有不少部份是虛構的:(1) 其實我從小並沒有立志要做什麼,小孩子就是玩啊,為什麼要立志啊~ (2) 然後我媽其實沒有說過要帶我去買玩具,因為一向都自己做幹嘛要買;(3) 我用口香糖做出來的東西比漫畫中的棒多了~ 為什麼我要稍微打一下臉?因為有些資優教育相關人員把這個漫畫當真了,而且拿這個漫畫的內容要小朋友"想想看顏哥哥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拜託,我是魯蛇好嗎?


好,重點是,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家長問:「我的小孩被送去鑑定IQ和XX評量,好像可以進資優班,我應該讓他去唸嗎?感覺唸資優班不錯,但是又怕他壓力很大怎麼辦?」

身為一個資深的屁孩,我的回應會是這樣的:
  • 小孩IQ不差然後有通過某些測驗,並不表示他一定要進資優班:這就好像新鮮土雞不必然要被抓去滴雞精一樣,牠可以拿去燉、做成雞排、雞肉絲飯、或是什麼都不做,不是待在籠子裏或在山裏跑。IQ與通過評量真的和唸不唸資優班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 你應該要先問問自己,能不能接受小孩不傑出,但是很快樂,而且願意分享與助人?我覺得這超重要的。如果大家都是花時間在累積自己小孩在未來能踩在別人身上的能量,連當個志工都是在成就自己的推甄點數,請問這個社會是個什麼樣變態的社會?而你卻希望小孩藉著這樣的學習方式成為勝者嗎?
  • 所謂的成功與傑出一定是當leader嗎?不可以當幕僚?不能安於當個螺絲釘?不可以當助理?不可以隨心所欲換工作?如果你看見的資優教育一直在宣揚其菁英性,甚至意圖鞏固那些世襲的社經階級,那樣的想像和資優教育提倡創造性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 你是否同意人比人氣死人,比較只能拿來理解自己的潛力與地位,而不是拿來否定自己能力的手段。進資優班的壓力是很大,因為大家IQ都很高,但如果IQ不如人,數理化就是考不好,天會塌下來嗎?人生就無光嗎?
  • 再請你問問自己,願意花多少心力自我成長,甚至花一輩子的時間來瞭解與支持孩子?或是把責任丟給學校,希望國家社會與他人為了你想要孩子變成鳳凰,而排除一切的障礙呢?
  • 你是否同意凡事與每一個決定都會有得與失,請問你能看見並權衡那個代價嗎?或是什麼都想要,但什麼都不一定會得到?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有一好沒有兩好?坐這山望那山?我覺得家長本身要先看清楚這個事實,才不會到最後才在那邊叫"我辛辛苦苦栽培我的孩子這麼多年,他怎麼可以給我去做這個,不做那個"。
  • 你應該要關切的是這個學校有沒有把教學資源過度集中在資優班身上,然後其它班級就隨便它。如果是這樣,你就要小心了,一旦你的孩子在資優班逐年篩選的過程中被淘汰了,他就會被當成一般般的麻瓜,其實有好有壞,說不定他會覺得解脫了,可以做點和大家一樣的事。但說不定他會因此而覺得自己被制度選上又被制度遺棄,但完全不知道為什麼?
  • 你應該要瞭解該校對資優生的教學與諮輔思維是什麼。如果該校認為其教育目標只是把這些孩子當成績優生,依家長的期望把他們送進下一個學校,然後覺得小孩這樣就會變成名校畢業、人生勝組、從此又過著快樂的日子,那幹嘛浪費時間唸資優班?因為整個台灣的教育都是這樣啊~ 如果資優班真的獲得比較多的關注和資源,你會不會讓你的孩子覺得自己真是天之驕子?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還是早早就應該讓他知道一切都是大家的厚愛?
  • 你對資優生的未來的想像是什麼?從小學唸到高中,然後從此上台清交成的熱門科系,然後再順利地出國唸碩博士,然後就會從此過著美滿的生活嗎?不是的好嗎?我認為要先對個人的生涯與生命追尋有一點想像,然後對一己之力如何能貢獻社會有期待,你才會知道進資優班是否能夠讓他的智識能力有廣闊的發展,能造福人群。如果進資優班只是為了孩子要成為勝組,請千萬不要進資優班,因為資優教育不應該被利用來強化階級。
如果你認為你的孩子似乎有點某方面的天份,在一般的班級無法獲得支援、資優班的老師願意花時間來理解你的孩子,然後資優班的教學方式可以讓你的孩子肯定自己發揮所長,往他願意的道路前進,你就讓孩子試試。但是千萬不要不知道換個方向。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人生需求,永遠比擠進名校重要。那就業怎麼辦?我認為這個世界並不是名校畢業的人說了算,至少你一天生活中的許多所需,都不一定是台清交成哈佛耶魯的人準備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