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求學計畫怎麼寫?先從瞭解自己開始,不要瞎扯願景和夢幻

最近有學生問我「備審資料」要怎麼做?尤其是「就學計畫」的部份整個好令人頭大呀~~~

根據我自己審查高中升大學或大學升研究所書面資料的經驗,還有我看過的一些不錯的案例,我想給學生一些建議:

DOS:

  • 請使用條列式:你得預設大學教授無法花很多時間看大量的文件,因此請簡潔地寫重點;
  • 要有結構,結構要完整:什麼叫結構?橘子有皮有果瓣有仔還有小果肉這種層級與相關性是一種結構。所謂的結構並不是把文字拆成一段一段然後編排兩下就有結構了,而是一件事情包含多少元素?元素之間是否獨立?元素之間是否有關聯?那個關聯究竟是人事時地物數的那一種關聯?我個人認為一個有意義的就學計畫要包含你對自己的知識、工具使用、對一個知識體系的視野,與就學/研究計畫可行性的評估;
  • 要有內容:有了架構以後,你就要把內容填進去。那內容是什麼?你對於有興趣的領域有多少瞭解?你知道什麼是基礎知識?什麼是進階?什麼是應用?什麼是週邊?你知道工具是什麼嗎?你看過相關文獻對工具的利用與操作方式嗎?你曉得一個就學或研究計畫被提出來以後,其預期成果對知識的貢獻是什麼嗎?然後你如何去判斷你有多大的勝算與把握執行自己的計畫?這些都是你應該要言之有物的題材。
  • 多多使用圖表:所謂的圖表並不是研究或學習時程的甘特圖,而是使用圖表來呈現你的思路,你的策略,以及你的預期。至於什麼叫資訊繪圖,就要請你自己查查了~(或者來修我的課)
DON'TS:
  • 就學計畫不是悔過書:請不要寫一些「我資質駑鈍」、「我以前不用功」之類的廢話,這不會有同情分數的;
  • 甘特圖不一定需要:有些人會幻想自己兩年可畢業,而且要花一個月時間寫論文。這看起來就很好笑啊~ 不實際的東西就不要亂寫,以免給人笑。如果要做甘特圖,請好好區分工作項目,預期進度與預期成果再來做。而不是把「閱讀文獻」當成項目寫五個月,難道第六個月起不看書了嗎?
  • 不需要寫什麼想修什麼課: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某些課會不會開。你只需要關注你缺乏那個領域的知識就好,但問題就是不少人連自己缺什麼都不知道。我認為這樣的人最好不要繼續唸研究所,因為一定不是他要的。就算家裏要你唸也請你不要來報名,因為那註定是悲劇;
  • 不要瞎扯願景和夢想:例如萃取一個蛋白就說以後自己要開發新藥,讀幾本書就說以後要投入社會運動。我認為學習就是要回應諸多內在與外在的議題,有理想不等於天真,有創意不等於缺乏可行性。
然後請瞭解自己所屬學門的特質,不懂都可以問,但請不要問什麼「一定要A4嗎」之類的枝節問題,因為重要的是你對自己的瞭解、表述能力、邏輯力與人格特質,不是封面與大頭照的角度。有人說:他還是學生啊~他還是孩子啊~怎麼會知道這麼多?就是因為不知道才要老師教啊~ 喔喔我好討厭這種論調。唸研究所怎麼能夠靠發想和念力?難道在考研究所前都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只要在分數飄過門檻後就覺得自己可以具有當研究生的潛質嗎?不是這樣子的吧~ 老師會教,但學生也要有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