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台灣有品運動 - 所以呢?

教育部又要砸錢啦, 12億分給好多學校, 說40萬在一個學校可以提升品格教育. 但是品格教育可以用錢來推喔? 意思是說如果沒錢推就會沒品格嗎? 因此所有學校都要開始想破頭辦一些笑死人的活動嗎? 什麼真愛啦, 宣示啦, 園遊會啦, 作文比賽啦, 一堆的演講和講座啦 (公務人員可以賺時數), 服務性社團去社區掃地陪老人唱歌啦, 去國小教數學啦, 或是弄一些手抽筋的手勢表示我們的心地都很善良啦 (想紅的藝人和民代是少不了參一腳的). 喔, 怎麼會這個樣子. 這些活動如果真的辦一辦, 真的會讓學生看見品格嗎? 還是看見如何花錢花得漂亮呢? 最大的問題是媒體, 政治人物, 父母從小在家庭中的身教與言教, 這些品格發展的根本問題可以由一個學校花40萬來解決或改善嗎? 還是說這40萬可以拿來讓偏遠學校有更多的輔導與社工資源呢? 可以讓都會學校辦一些中產階級家長或許聽得懂的活動呢? 還是最後都拿去寫報告做講義燒成一些奇怪的光碟呢? 怎麼辦, 我對台灣的政策好沒信心. 沒信心的原因很多, 我的第一個沒信心是, 教育部拿錢是不是只是純脆為了"社會觀感"? (我好討厭社會觀感這個名詞, 這個社會觀感其實是可以非常民粹, 反智, 三人成虎, 人云亦云也是代表少數人的保守利益的); 我的第二個沒信心是, 為什麼會覺得要提升品格可以用花錢辦活動來解決? 這讓我以為回到60-70年代那種動不動就要以政治力"復興文化"的一堆運動, 結果花錢花半天還是很沒有文化啊. 細數台灣過去由官方主導花錢的一卡車"改造社會"或"改造人心"的活動有那一個不矯情? 那一個有成效呢? (大推那個什麼集眼淚送到喜馬拉雅山的白爛活動). 現在要發錢了, 就開始又有什麼資源不均啦, 城鄉差距啦, 報帳不好報之類的聲音出來. 大概又會有很多的"工作重點"擺在"中輟生"身上吧. 我覺得那個重點很可能就會有問題, 小孩有問題和父母的社經地位或小孩的教育程度一點關係也沒有 (看看上次投書認為自己唸高雄某明星高中很了不起的學生就知道那個真的頭殼壞了). 台灣大多數的腦殘主流或不主流媒體還特別喜歡再把跨國婚姻的小孩再貼一個標籤 (反正台越, 台中生出來的都是有問題的隔代遲緩兒, 台日台美生出來的都是優秀的小天使混血兒).

矮亞, 如果我們要保住小孩子最基礎的品格, 請從大人做起. 民意代表政治人物和名嘴不要再放屁耍賴了. 媒體記者編輯老闆不要再在文字上搞那些通篇狗屁不通充滿偏見歧視一知半解花癡白目的腦殘報導. 然後, 父母不要再用工作忙我很累把責任丟給學校, 電視和社會了.